近年來,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,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積極推動石化產業轉型升級,以福建聯合石化為依托,向石化中下游和配套產業發力,盡可能延伸石化產業鏈,做足“鏈”文章,為地方產業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。
發力制造鏈
走進省級重點項目百宏石化250萬噸PTA項目生產車間,現場一片忙碌景象。這個福建聯合石化的配套中下游項目,目前已進入試投產階段。
據了解,該項目占地面積465畝,總投資57億元,年產值預計為135億元,是目前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內投資額最大的在建產業項目。百宏石化項目生產的PTA產品主要是供給下游的聚酯和紡織行業,填補了這一物料本地采購的空白,也強化了泉港石化工業園區芳烴的產業鏈。
在臺企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項目建設現場,記者看到,土地平整、項目測繪等各項工作,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。
經歷數次考察對接,今年3月,通過“云簽約”,臺灣國喬石化正式落戶泉港石化園區,并在泉港設立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。作為臺灣第一家生產苯乙烯單體的企業,該公司計劃在泉港投資500億元新臺幣,新建100萬噸/年丙烷脫氫及90萬噸/年聚丙烯項目,可帶動下游醫用塑料、食品級塑料制品等行業的發展,預計新增年產值100億元以上,稅收10億元以上。
泉港石化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劍輝告訴記者,園區通過產業鏈銜接,促使企業之間形成互為原料、互為市場,石油化工、氯堿化工、精細化工相結合,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,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。
據統計,近年來,泉港石化園區新入駐中下游石化項目35個,總投資300多億元,這些項目投產后預計每年將新增產值600多億元,稅收30多億元。
做足配套鏈
在泉港石化園區,一家廢氣處理環保企業引起記者的注意——福建凱美特氣公司。在公司生產車間,記者看到,由福建聯合石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——火炬氣,通過特定的管道進入凱美特氣公司生產車間后,經過一系列特殊的環保工藝處理后,搖身一變,變成燃料氣和氫氣,變廢為寶。
位于泉港的福建宇誠化工公司原本是一家普通的化工產品制造企業。近年來,公司與廈門大學合作,在泉港區啟動中試基地項目,瞄準該區發展大石化工業中的中試轉化市場需求,為石化上、中、下游產品相關銜接領域提供中試技術服務。目前,該公司已成為當地石化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龍頭企業。
政策方面,為做足石化配套產業工作,近年來,泉港區先后出臺《關于扶持石化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》《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》等文件,推動更多相關企業與項目在泉港落地。